認識玫瑰疹及猩紅熱

玫瑰疹:

  • 玫瑰疹一般發生在2歲以下的幼兒身上,是由人類疱疹病毒第六型或第七型所引致
  • 徵狀通常會在感染一至兩星期後出現
  • 開始時,會突然發高燒(可達華氏103度或攝氏39.4度以上)、喉嚨痛、流鼻水、咳嗽、頸部淋巴腫脹,維持3至5天。
  • 退燒後隨即出現粉紅色的疹,狀似玫瑰,呈小圓點或一片,外圍或會有淡白色的環。疹子大部分是平滑的,但也有可能是突出來的。
  • 紅疹最早出現在胸口、背部或腹部,然後擴散至頸和手等。不會引致疼痛或痕癢,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不等。
  • 治理:玫瑰疹暫未有預防方法,於出疹時無須塗藥膏,只需保持日常清潔便可。發燒時,可服必理痛一類的退燒藥,而含有阿士匹靈的退燒藥則或會引致嚴重綜合症,故應小心選用退燒藥。

 

猩紅熱:

  • 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
  • 感染途徑:透過接觸猩紅熱病人的口水和鼻涕等分泌而感染,
  • 潛服期為1至3天
  • 病發初期:發燒和喉嚨痛,偶會頭痛、嘔吐及胃口差。舌頭上出現狀似士多啤梨的紅色小粒。
  • 病發第二天:身體和頸部會出現如砂紙般粗糙的紅疹,然後擴散致手腳和腹股溝。
  • 消退:紅疹通常在一星期內消退,然後脫皮,以手指和腳趾位置最明顯。
  • 併發症:猩紅熱有機會引致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亦可能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出現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嚴重更可致命。
  • 治療:一般服用抗生素二十四小時後,便可痊癒。
  • 減少感染風險:保持空氣流通;觸摸眼耳口鼻前需清洗雙手;避免共用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