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阿麗兩歲開始,父母就把她安置在離島祖父母處帶養,父母每年只會回娘家探親及看望阿麗兩至三次。每次母親回來,阿麗內心都很興奮,她特別渴望母親的疼愛,因此常常借故挨近母親,期待母親的抱抱。只是每次母親回家後都單單顧著幫娘家做家務幹活,完全忽略及沒有意會到阿麗內心的渴求。因此,當阿麗借故挨近她時,母親總是把她推開或訓斥她不要阻碍幹活,這樣的反應,每一次都令阿麗感到一陣陣的失落及疏離。 阿麗五歲的那一年,有一次母親回來後把手袋放在牀上,阿麗見到,好奇地打開一看,見到手袋中有一枝唇膏,想起母親經常用它來擦口唇,感到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於是把它拿起,靜靜地放在屋裡的角落。 次日,母親要返回港島上班,阿麗 ...

    了解更多

  • 筆者在青年期非常喜愛閱讀的一本書就是「可能」,並深受其影響。在過去經歷事業起跌而再起,的確深植「可能」思想,認為若上帝祝福,一切都會成功,並視成功為上帝祝福的標記。正如蕭律栢牧師的名言:「勇謀大事而失敗,強如不謀一事而成功[1]。」就基於這套「成功神學」及「可能」思想,筆者的確花上畢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及追求「成功」,可是在整個過程中,不但未能完全享受每一階段所謂「成功」的喜悅,因為擺在面前的,有更多要追求的「可能」和更高的目標,這就正如小型教會要向中型教會學習、中型教會要追求成為大型教會,而大型教會卻要謀 求成為巨型教會,這便是上帝祝福的明證,筆者認識不少傳道人牧者,在這追求及維持的過程中,並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