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帶著21歲的兒子來見心理輔導員,媽媽說近年兒子志揚的行為愈來愈令她擔心,志揚發脾氣時,除了打她也會拼命地打自己的臉,這些行為是以前沒有的,媽媽希望輔導員替她找出原因及對策。

輔導員與雙方傾談後,發現志揚的反常行為,與母親從小管教志揚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打從志揚出世,媽媽對他就有一個殷切的期望,就是希望志揚長大後將是一個堅強及勇敢的男子漢。因此在管教時特別認真嚴厲,每次管教時的口吻都是命令式的而且語氣堅定,務要志揚照她的意思而行。要是志揚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便會辱罵或虐打。

一般小孩在童年都是弱小的,需要依賴父母或養育者才能生存成長。為了免去皮肉之苦及辱罵,得到母親的疼愛,志揚漸漸學會了求生之道,那便是順服不作反抗。日子有功,志揚有意或無意地建立了順服不反抗的處世模式,這也是他應對求生存的模式,因此不論在行為上或態度上給人的印象都是懦弱退縮,這種型格的男孩自然容易招致被人欺侮或凌辱。

正因為如此,志揚從讀幼稚園開始,膽怯懦弱的他就招致欺凌,被同學推倒在地上也不敢哭,還有一次被四位女同學騎在他背上當牛來騎也不敢反抗。

小學階段,老師第一次會見他就發現志揚全身發抖,志揚天天被同學欺侮但也不敢向老師及媽媽投訴,例如同學把食剩的湯麵倒在他的座位上;衣服被同學剪破;放學後在路上被同學著令代背書包;一路上還被拳打腳踢;某次還被同學圍歐。

輔導員問志揚為甚麼受到這麼多欺凌都不投訴,志揚說他從小便有一個奇特的想法,他認定自己是應該逆來順受的。再問志揚這種奇特想法是如何衍生的,志揚說是與母親互動學習得來的,他說從小與母親相處已養成一種被主宰及受氣的心態,但小的時候內心卻沒有甚麼感覺。他說可能是已經麻木了。

在志揚中三升中四的時候,母親就發現志揚的脾氣愈來愈大,經常和她吵架,吵到累時便會摔東西及打她,最後還會拼命打自己的臉。

此時輔導員了解到,原來過去母親用權威粗暴辱罵的管教方式,對志揚的感情已造成了傷害,只是志揚在年紀小的時候無法反抗,只能把不滿及憤怒的情緒壓抑下去,以懦弱的方式求生存。

當志揚日漸長大及到了初中升高中時,開始意識到用懦弱退縮的求生方法不是好辦法。多年來被壓抑的憤怒及不滿情緒,開始尋找發洩出口,因此經常借故與母親吵架、摔東西、打媽媽。在家如此,在外也是如此,一旦發現有人欺侮及侮辱他,他就會強烈地反擊。最近就有一位女生對他說︰「你好污糟,行開啦!」他立時用鉛筆插她的背部,險些惹上了官非。

志揚現在的行為模式,是游走於懦弱或暴戾兩個極端,至於志揚每次發完脾氣後,總是掌摑自己的臉。輔導員告訴母親那是因為他感到內疚,其實志揚也不滿自己失控的行為,他內心也很痛苦。

如何改善志揚的行為模式?首先母親須放棄用權威及粗暴的教導方式,應該用平等尊重的管教方式。當孩子感受到受尊重,他才能擁有自尊,一個擁有自尊的人,才有能力去保護自己不受人凌辱;一個有自尊的人亦明白其他人也有自尊,他也就不會去欺侮凌辱其他人。這樣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也唯有是心理健康的人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堅強及勇敢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