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洛依德的一位学生 Hay Stack. Sullivan 在硏究孩童的人际与人格发展后,他认为孩童的人格发展与人际关系发展有密切关系。孩童最早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父母.,但是当孩童到了七至八岁便会转向朋辈和同侪之间寻求认同、支持和情感上的慰藉。孩童视父母所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然而透过朋辈互动过程中,他慢慢领会到要得到朋辈的支持、认同与尊重,自己是要有所付出,并且与自己的情绪及社交技巧有密切关系。 儿童时期的交友状况会深深影响个人一生的自尊及人际关系。孩童时期如果不被同学或朋辈接纳,没有朋友便会做成心理上的欠缺和失落。纵然他的事业有成,内心仍会有缺憾。因此他认为协助孩童交朋友是一件重要的事,相 ...

    了解更多
  • 09 Jun 2011

    最近一期的《亚洲周刋》报导,中国现在约有六千万的所谓「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到较富裕的省份或地区谋生,把他们留在家乡守着无人打理的家园,这些儿童从年幼就得不到正常的关怀及照顾,因而引伸出复杂的社会问题。 自从中国政策开放,邓小平讲论「先让一部份人富起来」的主张,确实让沿海一带及有大都会的省份先富起来,这些省份及地区一直进行着种种建设,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西北部省份及较贫乏地区的农民工便大量涌向这些地区谋生参加建设,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中国在发展策略上不够周全,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基本需要,未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配合措施。 另一方面,农民工本身也缺乏远见,他们眼中只看到金钱的重要性,为 ...

    了解更多

  • 翠怡与丈夫结婚大约两年,发现丈夫有外遇,且不作交代便失踪了。其后音讯全无,在无奈及伤痛下只能咬紧牙关与两岁大的女儿祖儿相依为命。她的内心虽有不甘,但决定要靠自己双手把女儿养育成材。翠怡教育水平不高,更没有甚么谋生专长,就凭著一颗要给自己和女儿活下去的决心,最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和供养女儿的工作。 女儿祖儿年纪小,翠怡要工作不能亲自照顾她,便把祖儿交给邻居照顾。为了孩子,翠怡愿意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含莘茹苦、忍辱负重,盼望着把女儿养大,自己年老时有所依靠,因此很想赚多些钱,养家旁身。翠怡放工后还要兼职,每天很晚才把女儿接回家,替女儿洗完澡后才一起就寝。 由于被抛弃的伤痛未愈,内心压抑着郁结又得不 ...

    了解更多

  • 自从阿丽两岁开始,父母就把她安置在离岛祖父母处带养,父母每年只会回娘家探亲及看望阿丽两至三次。每次母亲回来,阿丽内心都很兴奋,她特别渴望母亲的疼爱,因此常常借故挨近母亲,期待母亲的抱抱。只是每次母亲回家后都单单顾著帮娘家做家务干活,完全忽略及没有意会到阿丽内心的渴求。因此,当阿丽借故挨近她时,母亲总是把她推开或训斥她不要阻碍干活,这样的反应,每一次都令阿丽感到一阵阵的失落及疏离。 阿丽五岁的那一年,有一次母亲回来后把手袋放在床上,阿丽见到,好奇地打开一看,见到手袋中有一枝唇膏,想起母亲经常用它来擦口唇,感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于是把它拿起,静静地放在屋里的角落。 次日,母亲要返回港岛上班,阿丽 ...

    了解更多
  • 13 Mar 2011

    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案例,话说翠彤与阿伟拍拖已有两年了,但在半年前,阿伟开始感到与翠彤性格不合,因此向翠彤提出分手,翠彤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顿时感到非常失望及失落。 分手后翠彤继续打电话给阿伟,要求复合。最初阿伟还愿意听翠彤的来电,他多次向她解释没有复合的可能,但翠彤仍不心息,继续每天都打一次电话给阿伟,每次与阿伟通电话后,纵然分手的事实不能改变,不过事后总是感到内心比较舒畅。 翠彤没有可信任的朋友可以倾诉自己失恋的痛苦,也不敢向父母透露自己内心的失落,更不知道可以找专业辅导帮助,一切都憋在心中很是辛苦。由于过去翠彤习惯地将内心的痛苦向阿伟倾诉,虽然现在知道自己与阿伟已分了手,但是内心痛苦的感觉一 ...

    了解更多

  • 笔者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个案,相信对离婚后仍需要养育孩子的单亲母亲有些警愓启示。 话说有个小女孩年约九岁,某天中午坐在一位妇人的自行车后座,行车途中女孩突然从自行车跳下,妇人见此也立即停了车,随即走近女孩身旁,女孩立刻拽着那妇人,跟着又拽着妇人的头发,然后大喊大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妇人有点不知所措,叫嚷着︰「放手!放手!」。然而女孩好像听不见妇人的命令,继续拼命地叫嚷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路人也开始一个一个向她们围近,以好奇及怀疑的眼光看热闹,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女孩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妇人开始哄着女孩坐上自行车,并且准备开车走,这时一位路人走上前拉着自行车,然后说︰「妳不能走 ...

    了解更多

  • 一个人是否成功及快乐与自己是否有信心有很大关系,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和父母的教导方式与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赞赏, 肯定和表扬,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人,在这种背景长大的孩子,行为表现会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但培养孩子自信心要适得其法,反之就会害了孩子,有父母认为从小不给孩子遇到挫折或麻烦便是爱孩子,可以令孩子有自信心,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自信是有害无益的。 笔者认识一位母亲,表面上,她很爱儿子阿杰,从小便无微不至地照顾阿杰,每天上学前她都会为他拾检一切,放学后又为阿杰放置一切,阿杰上学前、放学后的衣着及鞋履都为他穿上卸下,阿杰到了六岁仍要别人喂他食物。 阿杰 ...

    了解更多

  • 一位母亲带著21岁的儿子来见心理辅导员,妈妈说近年儿子志扬的行为愈来愈令她担心,志扬发脾气时,除了打她也会拼命地打自己的脸,这些行为是以前没有的,妈妈希望辅导员替她找出原因及对策。 辅导员与双方倾谈后,发现志扬的反常行为,与母亲从小管教志扬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打从志扬出世,妈妈对他就有一个殷切的期望,就是希望志扬长大后将是一个坚强及勇敢的男子汉。因此在管教时特别认真严厉,每次管教时的口吻都是命令式的而且语气坚定,务要志扬照她的意思而行。要是志扬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便会辱骂或虐打。 一般小孩在童年都是弱小的,需要依赖父母或养育者才能生存成长。为了免去皮肉之苦及辱骂,得到母亲的疼爱,志扬渐渐学会 ...

    了解更多

  • 当孩子开始上学,很多父母心理负担日渐增加,不是因为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就会因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而烦脑。 常见事例如早上不经父母唤醒几遍,孩子不起床,又或不吃早餐便怱怱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回家总是拖拖拉拉,才肯完成家课。 到了假日就更令人苦脑,要不就睡在床上迟迟不起,一起床更想著打机. 找玩伴耍乐去,假期作业非拖到最后一日,才草草了事,平日起床也不会主动整理房间及床被。 很多父母花上很多时间、精力、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期望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期望及计划去生活及学习,但总是得不到甚么效果。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相近不低,为甚么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总是感到不安及不满呢?我相信这是因为多数父母 ...

    了解更多
  • 17 Jan 2011

    曾经在报章上读过一则惨剧,当时笔者看后心有戚戚然,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在成长时情绪反应的警惕。 话说一位香港技工到内地娶妻,技工每逢假日便到内地与妻子相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阿基,当儿子大约十岁时,妻子突然因病逝世,技工并没有到内地为妻子办理丧事;对儿子的安排也是不闻不问。由于儿子在内地乏人照顾,因此在妻子的友人安排下,儿子取得双程证到香港与父亲相聚。 当阿基找到父亲时,爸爸对阿基的态度总是爱理不理、不冷不热。阿基刚遭丧母之痛,但爸爸并没有对他作出安慰及关爱,令阿基感到很失望难过。 因阿基是取双程证到香港的,所以他不能入读香港的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阿基的爸爸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每次离家只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