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日夜拚博,即使到了深夜也不願停下腳步,到最後難倒港人的正是睡眠的問題。香港人到了睡眠的時間,即使是已經完成所有工作,但那份「拚博精神」依然不肯稍停一下,分分鐘一天辛勞過後,竟然是眼光光等天光,睡不著。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在2008年一項行為風險調查顯示,受訪的二千名18至64歲人士當中,約有五分一人,一星期內出現三次或以上的失眠徵狀。失眠不但影響日常工作表現,更會誘發一連串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問題。如果想任何事都能有更好表現,在日間能完全發揮出拚博精神,就要從好的睡眠質素開始。

上牀後超過30分鐘仍未能入睡,或是無法熟睡,整晚會不斷醒,而清醒時間超過30分鐘,又或是過早睡醒,早得天未光就已起牀。另外睡醒後好像沒睡過一樣,日間活動受到影響,以上其中一種情况一星期出現兩次或以上,而且持續超過一個月,即你已患上失眠。

失眠不只令你覺得疲倦,更會產生多重連鎖反應,對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做成影響。復康會註冊護士黃錦儀曾於報章表示,有報告指睡眠欠佳會引致免疫系統和血壓控制變差,增加患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亦可能與肥胖有關。至於心理方面,睡眠有修復身體、甚至維持記憶、穩定情緒的作用。若長期睡眠質素差,缺乏精神,可能會導致抑鬱症、恐懼症。失眠與情緒低落更是互相影響,睡不好情緒會差,而情緒不好就更難入眠,形成惡性循環。另外睡不好亦會影響認知表現,睡眠不足者會較難集中精神,判斷力下降,記憶力和反應亦較慢,令工作效率減低,甚至影響人際關係。

很多人可能覺得感冒就食感冒藥,失眠當然食安眠藥。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自己有睡眠問題,但卻不願求醫,寧願自己試盡坊間的所有辦法,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服用安眠藥。但其實是大錯特錯。服用安眠藥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而且長期服用有可能引發上癮的問題,另外會引致肝功能受損,而且患者通常不再去了解自己失眠的原因,問題根本沒有處理和解決。有可能失眠只是因為生活習慣,例如︰時下流行用智能手機,很多人臨睡前也用來玩遊戲、上網、發信息、傾電話等。其實只要改變這個習慣,失眠問題便會有所改善,不用晚晚食安眠藥。如果希望正確解決失眠問題,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進行詳細評估,並接受治療。

另外,有患者為求盡快入睡,便會不停想着要睡覺,「強迫自己要立即入睡」或數綿羊,這樣做其實會帶給自己更大壓力,陷入緊張狀態。這時候就不妨做鬆弛運動,如腹式呼吸法,分散注意力,放鬆身體。

而失眠情况較嚴重者,則可能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或催眠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現時公認為最有效處理失眠的方法,專家會協助患者檢視個人的失眠問題,例如︰寫睡眠日誌,糾正不好的睡眠習慣或想法,又或使用情景連繫法指導患者調整心情,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催眠治療並非想像中可怕,只是協助患者紓緩緊張的情緒,過程中讓大家認識潛意識,從中找到一些自我提示,了解問題所在,從而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