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報章上讀過一則慘劇,當時筆者看後心有戚戚然,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在成長時情緒反應的警惕。

話說一位香港技工到內地娶妻,技工每逢假日便到內地與妻子相聚。不久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阿基,當兒子大約十歲時,妻子突然因病逝世,技工並沒有到內地為妻子辦理喪事;對兒子的安排也是不聞不問。由於兒子在內地乏人照顧,因此在妻子的友人安排下,兒子取得雙程證到香港與父親相聚。

當阿基找到父親時,爸爸對阿基的態度總是愛理不理、不冷不熱。阿基剛遭喪母之痛,但爸爸並沒有對他作出安慰及關愛,令阿基感到很失望難過。

因阿基是取雙程證到香港的,所以他不能入讀香港的學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阿基的爸爸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每次離家只留下飯錢就走了,很少與阿基互動溝通。

阿基既不能進入學校學習,自然也沒有機會與同學或朋友互動溝通,每天只能孤單地留在家內看電視。如是者經過大約一個星期,父親有一天回家見到牆上寫了「我想死」幾個字,父親看見了卻不以為意,也不聞不問。

過了幾天,技工回家赫然發現阿基倒地昏迷不醒,於是立刻報警求救,救護車把阿基送到醫院時,證實阿基已死亡。

最初大家以為阿基是自殺身亡的,但經過調查,阿基的死與自殺無關,因為他的身體無受傷跡象,體內也沒有致死的藥物,在醫學上找不到理由後,便由社工作背景調查後再交給精神心理科去作診斷,判斷的結果︰阿基的死因是心理性情感枯竭的「猝死」。

原來阿基在內地時雖然常常得不到父親的關愛,但母親的照料及關懷令他感到生命還是安全及有價值的,因此當唯一關愛他的親人去世,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創傷,這時如果有親人或者他的父親與他一起去面對這種創傷,阿基內心所受的創傷可能會輕一點。可是母親一死,父親不但對喪事不聞不問,連阿基的傷痛也漠不關心,令阿基感到強烈的孤單、無助及無奈,內心不安的感覺達到極點,但他還有一個期望,就是到了香港與父親團聚,父親會在情感上安慰及支持他。

然而與父親生活後,父親冷漠的態度令阿基感到絶望,他內心的孤單、恐懼及無助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本加厲,因為最後一個可以在情感上給他支持的人,已經讓他徹底絶望了。他下意識想到父親如此無情地對自己,是否自己做錯了甚麼,令父親不願意關愛自己。

自我懷疑、不安及絶望等負面的情緒,日以繼夜侵蝕著他,他的內心極度痛苦,因此有一天便把絶望的情緒寫在牆上︰「我想死」。但父親見了仍然冷漠不理,使阿基內心的痛苦情緒達到不能自我承受的程度,因此便突然「猝死」。

當日筆者看了這則新聞,我一邊看一邊感受到阿基內心的掙札,我不期然地代入了阿基的際遇,不禁流下了眼淚。我不知道這位父親為何如此冷漠地對待自己的兒子,是他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他自己曾經有過創傷未曾處理好?是他不會表達關懷還是阿基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問號一直圍繞在我的腦海裡。

但我肯定這位父親內心已受到無奈與內疚的煎熬,而我相信這種內心的傷痛是可以避免的。